中国橡皮图章的人大最高决策机构星期二表决通过罢免外交部长秦刚,重新任命他的前任王毅担任外长。 分析人士说,秦刚从公众视线中消失后突如其来的人事调整反映出中国外交系统的动荡,预计会对北京与他国的接触产生不利影响。
57岁的秦刚一直被视为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一个受信任的盟友。秦去年12月被任命为外长,之前在新冠疫情期间出任中国驻美国大使。他6月25日会见斯里兰卡、越南和俄罗斯的官员后就从公众视线中消失。
中国独立学者吴强(Wu Qiang)对记者说,「秦刚的政治生涯结束了,我认为王毅会在这场中国外交系统的沸腾危机中扮演一个过渡角色。」他并说,秦刚被罢免以及与他消失有关的谣传反映了中国最高领导层内的不确定性。
中国国家媒体没有详细解释秦刚的免职,但之前几个星期人们对他的消失进行了猜测。秦刚情况的信息缺乏符合中共不讨论敏感议题的长期行为。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外交政策专家庄嘉颖(Ian Chong)说,「没有解释他的免职,这产生缺乏正当程序、不确定和专断的印象。」
秦刚被视为中国在世界各地的发言代表,据信近几个星期在帮助恢复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沟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当地时间星期二晚间,中国将有关秦刚的信息从外交部网站移除。
一些观察人士说,秦刚的快速跃升体现了习近平的「一人政治」的风险,因为人事任免不再通过强劲的内部审核程序完成。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政治专家吴木銮(Alfred Wu)说,「中国过去对人事任命十分严格,包括审查候选人的背景并与不同利益相关人进行磋商。」
他对记者说,习近平的中心决策程序让中共过去的制衡「失效」,「中国的系统破碎了。」
试图减少秦刚免职的影响 分析人士认为,用王毅这样有经验的人物取代秦刚的决定反映出中国最高领导层希望降低突然人事变动的影响。
庄嘉颖对记者说,「此刻,领导层可能不信任秦刚的副手,所以他们希望任命一个具有一定连续性的人担任中国外交部长。」
吴强说,北京希望任命一位像王毅一样的熟悉人物担任外长来降低秦刚被免职的影响。他解释说,「北京希望对其与外国的交往进行一些止损,用王毅取代秦刚能够避免产生更多的不确定性。」 王毅2013年到2022年担任中国外长,现在既担任中共外事办主任又担任中国外长。有些专家说,这可能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执行产生相反的效果。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政治专家宋文笛(Wen-ti Sung)说,「王毅的任命可能被视为是过渡安排,可能影响中国国际接触的有效性。」他认为可预测性和透明度对于「规范」对话和建立信任至关重要。
中国外交政策方向没有变化 秦刚被免职时逢中国努力恢复疫情后的外交活动。习近平近几个月与几十位世界领导人举行了双边会谈,北京与世界不同地区的盟友组织了几次国际会议。
吴强认为,中国外交系统的突然调整不会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方向,因为外长主要是执行而不是决定中国的外交政策。
他对记者说,「无论谁是外长,中国都将在近期坚持‘元首外交’,重点将是2023年底在美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的峰会。」
尽管中国的外交政策方向不会改变,吴强认为一旦王毅接任外长,「个人风格」将会减少。
他说,「王毅可能会修改他的强硬外交风格,采用更加温和的方式,因为中国应对所面临的广泛外交挑战时需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