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 9 月 20th, 2024

载有月球背面地质样本的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按计划将于6月25日踏上从月球轨道回归地球的旅途,这距离1969年7月20日美国首次将人类送上月球大约55年之久。中国完成了人类首次月背岩石采样的任务,吸引了欧美科学家的关注和参与。同时,中国还与俄罗斯在月球研究项目上结盟。分析人士担心,随着中俄与西方民主国家的地缘政治摩擦进一步持续和加深,这一矛盾也会在月球上演。专家担心,人类探月活动,乃至太空研究,恐怕将分裂成两个阵营。

**嫦娥采集月球背面样本 国际兴趣浓厚**

与中国科学界有15年合作经验的美国行星科学家詹姆斯·黑德(James Head)参与了“嫦娥六号”月球着陆的科研工作。在谈到月球背面样品采集的科研意义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名布朗大学地质科学杰出荣誉退休教授通过视频采访对美国之音说,“嫦娥六号”这次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就像一个包含了许多材料碎片的宝库,所有这些都将告诉我们月球正面和背面为什么不一样。”

月球正背面地貌差异很大,科学家们认为,“嫦娥六号”带回的岩石样本可能为研究这一差异成因和月球起源提供线索。黑德称:“这将成为空间行星科学家的国际信息宝库。”

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今年5月3日从文昌发射场发射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按计划于6月2日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东北边缘的阿波罗环形山。

中国国家航天局表示,探测器完成在月球背面的采样后,一台上升器在6月4日携带月球地质样本从月球背面起飞,进入预定环月轨道。两天后,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对接,并将月球样品容器转移到返回器中。

目前,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正在进行环月飞行,伺机返回地球。返回器将携带月球样品再入地球的大气层,计划于6月25日左右降落在内蒙古的一处着陆场。

**中国月球挖土,着眼未来基地建设**

“嫦娥六号”探测器着陆地点—月球南极蕴含着被美中两国都视为具备重要战略价值的资源。月球南极已经探明存在的水冰,可以溶解成水,转化为氧气、氢气,后者可以用于火箭燃料。

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太空技术专家希望在未来可以收集、加工、储存和使用月球“当地”自有的资源,而不必从地球携带,节省发射成本,以此维持月球上的人类基地。

这一太空探索思路被称作“原位资源利用(in situ resource utilization, 简称ISRU)。”太空政策与地缘政治学者南拉塔·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表示,中国的探月思路也正在越来趋关注“原位资源利用”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吸引其它国家加入北京领导的月球基地的“卖点”。

**一个月球,两个阵营**

中国登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在积极拉拢其他国家,组建一个与美国主导的探月项目并行的联盟。美国计划在2026年通过“阿耳忒弥斯3号”(Artemis 3)登月计划让宇航员重返月球。中国表示希望让中国宇航员在2030年之前登月,并在此后与俄罗斯合作,建设月球基地。

**中国军队指挥探月工程引担忧**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尼尔森(Bill Nelson)今年4月警告说,中国没有展示出和平利用太空的意图。他称美中“事实上处于竞争之中。”

中国政府宣称,坚持和平利用太空。但西方分析人士对中国开发月球的动机表示质疑。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托德·哈里森(Todd Harrison)指出,中国倾向于对月球抱着一种重商主义看法,这与美中实际操作的对比十分鲜明。

尽管如此,布朗大学地质科学专家黑德仍对美中科学家空间技术的合作持乐观态度,特别是涉及像“嫦娥六号”这类不直接涉及军事用途的研究领域。

黑德希望这种合作关系能够持续下去,并获得有关“嫦娥六号”样本研究的许可,并相信这些样本将对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帮助。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

 
中囯真相交流

HI~HI~👋 在这里留言回覆 You can leave a reply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