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晚,数万名学生骑自行车前往开封吃汤包的举动引发了广泛关注。活动参与者高达20万人,造成郑州高速公路堵塞,当局迅速采取了封路和封校等措施以遏制局面。尽管这些措施导致学生反弹,但这种骑行活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西安、成都、武汉、南京等地的大学生纷纷效仿,甚至北京学生也尝试骑行至天津和天安门广场,遭到警方的路障阻拦。
这次“骑行开封”为什么会引起中国当局的紧张和高度关注呢?文章认为,其中的本质原因是中国青年一代的生活方式与现有政治体制的深刻不兼容。这种不兼容必然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之前在上海的万圣节活动,如今在郑州的骑行,不久可能还有其他新的创意与当局的封控手段不断碰撞。
随着中国引入市场化并取得显著进步,社会变革不断。这些年,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尤为明显。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的年轻人与西方同龄人生活方式的差距逐渐缩小。如今的中国年轻人不仅衣食住行与西方相似,他们的行事方式也更具个性和独立性,尽管在公共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仍与国际社会有差异。
在这种背景下,四个郑州的女大学生说走就走,共享单车骑行开封,目的仅是为了吃一顿汤包。这一行为不仅在年轻人中成为了一种潮流,更是象征了一种自由与个性的张扬。相比毛时代年轻人受制于各种约束、被送往边疆进行繁重劳动,这种行为无疑更具自由色彩,更符合现代社会“活得像个人”的理念。
然而,这种自由个性的表达却与极权政治体制格格不入。极权体制要求个人无条件服从国家意志,致力于抹杀个人的独立性。极权体制不仅垄断权力,也试图统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政治定于一尊的局面。而中国当局的封控措施正是这种极权主义的表现,意图通过打压自由形式来维护内部稳定。
为了维持秩序,当局采用了封路和封校的方式,但这仅是暂时的解决之道,一个真正健全的社会应当通过提升公共服务和保障社会安全来应对这样的群体活动,而不是完全禁止。禁止自发性聚集或阻止学生自由行动,只会加剧人们对封控的不满,进一步推动个体寻求更多自由,塑造“像公民一样生活”的意识。
尽管“骑行开封”并未直接表达反政府的诉求,甚至有参与学生举起中国国旗和唱国歌,仍未能阻止当局封控的决心。这表明,当局真正担心的是个性化社会带来的不可控因素,会促使人们逐步从“像个人一样生活”迈向“像公民一样生活”。
总之,中国社会在迈向个性和普世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极权政治体制产生冲突。如何平衡这种冲突,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一个真正现代化的国家,需要尊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而不仅仅是维持表面的政治统一。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