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投资环境日趋恶化,台商撤离中国已成为趋势。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将成为继台商之后的下一波加速撤离中国的外资。而日本受到长期仇日宣传的影响,加上如深圳日籍男童遇刺事件的催化,都使得经济环境更具风险。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在9月发布了题为“多元化而非脱钩—台灣产业应对地缘战略风险”的研究,指出有57.4%的台企正考虑或已在撤离中国大陆。调查发现,台商撤离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工成本过高(33%)、供应链中断的可能性(25.9%)、投资政策改变(25.2%)。相比之下,美国企业中仅有不到25%考虑或正在撤出中国,欧洲和日本企业更少,仅约10%。
尽管台商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风险感到担忧,但不同企业正在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多元化布局,而不仅仅是与中国完全脱钩。李女士,一位从事石材生意的台商,便是如此。她在九十年西进中国,当时大量台企进入中国,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链。然而,自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美中关系恶化使台企开始默默撤出中国。2020年的疫情期间,更是台商撤离的高峰期,有统计估计当时撤走了35%的台商。
李女士表示,美中贸易对抗加剧,中国取消对台诸多经济合作协定的关税优惠,从而促进了台商撤离中国。她认为,中国的经济环境不再具有投资吸引力,许多台商顺应客户的要求,将工厂转移到越南、印度、泰国、墨西哥以及其他国家,以降低生产经营的风险。她提到,他们自2017年起便计划向德国开拓市场,争取在战后重建中获得良机。
财信传媒董事长谢金河表示,撤离的台商较早反应迅速,然而现在考虑撤离的代价变得更高。撤资的成本由原来的3%涨至12%,甚至超过20%。在台商相继撤离的过程中,中国对台企施加更大压力,使用查税、清查土地用途等监管手段,导致撤资难度加大。谢金河举例鴻海集团旗下的富士康郑州厂迁往印度后,中共施压鴻海重返河南设厂。
他指出,台商大规模撤离后,日本企业也开始加快从中国撤出的步伐。首相岸田文雄宣布,日本将为撤离中国的日资企业提供补贴。比如三菱汽车从中国撤出,近期新日铁公司也宣布终止与中国宝山钢铁公司的合作,反映了日本企业在中国面临的经营难度。特别是深圳日籍男童被刺杀事件引发的舆论,促使许多日本企业允许在华员工带家离开中国,费用由公司承担。
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邱俊荣指出,日本向来擅长分散生产基地的风险,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反应。例如日本早已在泰国和越南等地设立产业园区,因此在撤出中国的速度和措施上或将与台商相似。
虽然台商撤离速度和比例高于其他外资企业,但邱俊荣认为,台商撤离并不一定会成为其他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的先兆。台商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其他外资企业更多地着眼于中国的广阔市场。但他强调,无论是台商还是其他外资企业,都面临中国生产成本提高、内需消费萎缩和美中对抗加剧等共通的挑战。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