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 9 月 22nd, 2024

中国官媒近期批评金融机构大肆抢购国债,认为这一行为实际上在做空经济,并对市场风险提出了警告。中国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通过引用业内人士和专家的意见,指出这种疯狂买入国债的行为极具投机性质,强调市场应警惕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

自2024年起,中国政府相继发行了多期储蓄国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旨在提振疲软的经济。尽管这些国债的利率仅略高于定期存款,但一经推出就被抢购一空,表明市场对经济前景并不乐观,预期利率将下降。专家认为当前的债券市场存在反转风险,并警告说债市无法一直上涨。

本月初,中国人民银行确认已经与一些主要金融机构签订了无固定期限、信用借贷国债的协议,并计划根据市场情况扩大借入规模,适时卖出,以平衡市场的供求。

《金融时报》在7月12日指出,中国央行有意通过调整国债收益率曲线,以校正债市风险。这一动作表明央行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向市场传递信息,预示未来国债价格将会下行。

此外,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也表示,央行发布的公告已经明确表明,其将采取实际行动让市场明白国债价格会下降,以便未来的市场运行更加平稳。

该报道还引用了不具名的业内人士的观点,批评金融机构抢购国债的行为,相当于预期未来的利率会越来越低,甚至可能进入类似日本的长期低利率时代。这些机构的操作被认为是在唱空人民币,也是在做空中国经济,从而加大了资本外流的压力。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复苏乏力,市场需求相对不足,但金融系统内的流动性仍然充裕。然而由于缺乏高收益资产,资金大量流入债市,导致10年和30年期中债收益率屡创新低。中国央行多次警告市场风险,并明确债券收益率的理想区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六月再次强调利率风险,并呼吁保持正常的收益率曲线,但市场对这一警告反应有限。

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表示,如果经济数据和股市复苏快于预期,部分避险资金可能会从债市回流至股市和其他风险资产。然而,如果经济和股市进一步走弱,无论中国央行采取什么措施,仍将会有更多资金流入债市。

尽管市场对政策的反应存在分歧,但专家整体上认为,金融机构大量买入国债的行为反映出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和对低利率环境的预期。国家需要采取稳健的政策措施,调控市场和资产价格波动,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

 
中囯真相交流

HI~HI~👋 在这里留言回覆 You can leave a reply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