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 9 月 20th, 2024

中国已设定目标,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大幅减少对海外进口谷物、大豆等农产品的依赖,以符合其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然而,路透社引述多位专家的意见指出,这个世界最大农产品进口国要实现这一目标将极为困难。

根据4月底发布的一份文件,中国政府期望到2033年时主要谷物和豆类的自给率将达到92%,高于2021-2023年的84%,以朝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本世纪中叶成为“农业强国”的目标迈进。

中国减少进口将对从美国到巴西、印尼等国的生产商造成打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肉类和谷物市场,这些国家的生产商已经扩大了产能来满足中国14亿人口的需求。

中国农业部预测,在截至2033年的10年内,其玉米进口量将下降75%至680万吨,小麦进口量将下降60%至485万吨,大豆进口量将下降21%至7870万吨。大豆是中国去年农产品进口总额2340亿美元中的最大宗商品。

这些目标与过去十年中国谷物和油籽进口量激增87%的趋势相背离。

上海农业咨询公司Sitonia Consulting的联合创始人达林·弗里德里希斯表示:“预测十年后这个国家(中国)进口量将比今日大幅下降,这似乎有问题。”

五位分析师和产业高层表示,中国将难以实现其目标,主要是由于缺乏土地和水资源。中国土地和水资源有限,必须利用包括基改作物在内的技术大幅提高农业生产力,并扩大种植面积,才有可能满足北京的十年预期。

与北京的预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农业部预估中国在2033至2034年的玉米进口量基本与当前水平持平,小麦进口量将下降20%。最大分歧在于,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大豆进口量将增加39%。

美国农业部还预计,中国的动物饲料(大豆和玉米的主要用途)需求增长将超过国内玉米产量增速,并刺激高粱和大麦的进口增加。

粮食安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首要任务。中国曾有过饥荒的痛苦历史,必须用不到9%的耕地和6%的水资源来养活全球近20%的人口。

中国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和俄乌冲突期间面临供应链中断,减少对进口依赖的迫切性愈发凸显。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战以及气候冲击,都加剧了中国面临的挑战。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农产品供应国,仅次于巴西。去年暴雨气候重创了中国小麦的收成。

6月1日,中国将实施一部粮食安全法,要求实现粮食绝对自给,并要求地方政府将粮食安全纳入其经济和发展计划。这将强化北京其他促进粮食生产的努力,其中包括本周宣布增加对农民的谷物保险,以保障其收入。

上个月,北京启动了到2030年将粮食产量提高至少5000万吨的计划,重点是升级农田和投资种子技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尽管中国去年玉米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亿8884万吨,进口量仍飙升至接近纪录的2710万吨。这主要受到贸易商更青睐质量更高、价格更便宜的海外玉米所推动。

根据中国官媒报道,由于耕地不足、生产规模小、农民和农业技术缺乏,农产品产量增长遇到瓶颈。

世界银行2021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巴西的三分之一、美国的六分之一。

在这个大部分土地都是多岩石山脉或沙漠的国家,土壤退化和污染使其几乎没有扩展的空间。

中国政府越来越多地呼吁保护其肥沃的黑土,并计划于2025年完成为期四年的土壤调查。上一次调查于2014年进行,发现其40%的耕地因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和重金属污染而退化。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中国投入了数百万美元研究在内蒙古和新疆的沙漠地区种植稻米等耗水作物。

通过将沙子变成土壤并培育耐盐作物,旨在开发更多农田,但业界高层表示,这一策略将需要时间以及在化肥、灌溉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大量投资。

中国农场以小型农场为主,这些农场主年纪较大,可能买不起或难以操作无人机喷雾器等机械、高产种子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中国农场平均面积为0.65公顷,而美国为187公顷,德国为60公顷。

经过数十年的犹豫,中国正慢慢采纳基改作物,今年批准种植高产抗虫的玉米和大豆品种,以及基因编辑的抗病小麦,希望加速产量增长。中国大豆产量为每公顷1.99吨,低于采用基改大豆的巴西和美国的3.38吨和3.4吨。

但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政府削减大豆进口量的目标不切实际。美国罗格斯大学农业教授卡尔·普雷表示,中国最多能将对大豆进口的依赖度从目前的80%以上降至70%。

中国几乎所有的大豆都是用于生产豆腐的高蛋白品种,要替代进口,就需要迅速扩大高油含量的食用油品种的产量。他还表示,即使经过研究,这也很难实现,“没有足够的土地生产足够的大豆来替代巴西和美国的进口”。

(本文依据了Parker Ju报导。)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

 
中囯真相交流

HI~HI~👋 在这里留言回覆 You can leave a reply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