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 11 月 10th, 2024

2024年8月22日,随着中国企业开始推行“上四休三”的工作制度,网民对此话题的讨论空前热烈。《北京日报》在其官方微博上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6.2万名受访者中,17.9万人表示接受上四休三并降薪1/5。尽管这一新政看似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四天工作制”相似,但其中暗藏了降薪这一关键差异,让许多人感到不安。

在中国的微博平台上,一篇名为“公司要上四休三降薪1000,有必要继续待下去吗?”的帖子迅速走红。帖子中提到,一名内容运营人员因公司效益不好被通知改为上四休三并降薪1000元,月收入因此骤降至6000元人民币(约840美元)。这一举措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和关注,短短两天内就获得了1.5亿次阅读量。

尽管有超过68%的网络投票者表示可以接受收入减少的四天工作制,但也有许多职场人士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这一“新政”带来的困境。有微博用户称公司不仅强制实行上四休三,还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允许随时变换工作地点,而另一些网友则抱怨公司要求他们在即便休息期间临时召回工作,却不给予任何补贴。

北京一家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颜小姐分析指出,四天工作制的推广与社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在已开发国家,员工关注弹性工时和家庭生活平衡,但在中国,四天工作制更多是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施行的,缺乏从员工需求出发的本质。

从中国社会的人力市场来看,劳动力过剩使得雇主在议价时占据优势位置。颜小姐表示,企业一般会通过冻结招聘或调整架构来降本增效,而选择通过减少工时和降薪来应对长期不确定性则是中小企业较常采用的方法。

另一方面,有些员工则对这一新政策持乐观态度。北京某外企的一名公关表示,公司里年轻员工大多愿意接受四天工作制,认为多出的休息时间可以用于提升个人技能或进行副业,弥补收入的损失。然而,从事服装设计的杨小姐则认为,这一政策可能仅适用于业务推进行动迟缓或效益不佳的公司,对于那些工作压力大、需要加班的岗位并不现实。

台湾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员王国臣指出,中国企业推行“上四休三”的主要原因在于北京当局禁止裁员,避免对失业率带来冲击。当前中国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制造业产能过剩、服务业消费低迷、互联网行业遭到反垄断打击等,均对企业运营带来压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低于荣枯线,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也跌至50.2%的低点,反映了整体经济景气状况不佳。对此,王国臣认为,企业只能通过减少工时和降薪来暂时缓解运营压力,而直接裁员将可能面临更高的重新雇佣成本和法律补偿金要求。

面对这一新政,舆论反应不一。中国社科院早在2018年就发布报告建议2030年实行“上四休三”工作制,但在高度重视加班文化的中国,这一愿景显得遥不可及。委员会批评企业仅通过减少工时和降薪来包装这项新政,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影响员工士气和工作效率。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

 
中囯真相交流

HI~HI~👋 在这里留言回覆 You can leave a reply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