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走塑令”被描述为“史上最严限塑令”,尽管其实施起步并不顺利。在香港的街头,一对年近40的夫妇从点心外卖店拿了装着几盒“盅头饭”的塑料袋,袋内还有一些纸制的勺子。然而,这些一次性餐具往往未被使用便进入垃圾桶,令人担忧。
4月22日,香港在世界地球日正式实施了“管制即弃胶餐具和其他塑胶产品”政策,简称“走塑令”。这一政策倍受瞩目,并被形容为“史上最严限塑令”,如今实施已满月。然而,塑料一次性产品被替换成纸质、木质却引发了一片哀嚎,部分餐馆也并未积极响应新的规定。
2023年10月,中国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了《2023年产品环保责任(修订)条例草案》,并计划于2024年4月22日实施第一阶段禁售。首阶段被禁售的包括多种塑胶餐具及酒店宾馆的一次性塑胶用品,例如饮管、餐具和卫生用品等。违反新规的商家可面临高达10万港元的罚款。
但政策刚实施时,现实情况并不理想。纸质、木质餐具的实际使用体验较差,例如木汤匙无法喝汤、纸吸管溶化等问题频频出现,市民纷纷在网上吐槽。部分餐馆在4月22日前后开始转用新外卖餐具,导致了一系列使用不便的问题,反而让更多顾客选择不使用这些餐具。
香港的环保组织和相关人士对“走塑令”有不同看法。绿色和平东亚分部项目主任谭颖琳认为,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所难免,但较预期更大,市民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误会让反对声高涨。而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高级讲师钟姗姗博士则指出,即使是非塑胶的一次性餐具亦不见得环保,纸制餐具添加防水剂存在毒性风险。
香港特区政府提出一系列减废措施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2022年,香港人全年弃置都市固体废物406万公吨,其中废塑胶占21%。面对未来垃圾填埋场饱和的预警,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都市固体废物收费计划,旨在通过收费鼓励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
与此同时,全球塑料回收率低,香港2022年的回收率仅为12.27%。塑料回收过程中耗资高且微塑料污染问题引起科学家警惕,进一步增加了环保难度。钟姗姗博士强调,市民需要改变“即弃”观念,才能实现有效减废。
未来,香港的“走塑”政策需要多方努力。政府方面需要明确政策宣传,减少公众误解,而消费者则需增强环保意识。谭颖琳呼吁商家积极参与提供环保方案,如减少过度包装等。钟姗姗博士建议恢复1970年代盛行的“包伙食”服务,以传统餐具替代一次性产品。
总的来说,香港“走塑”政策的实施充满挑战,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这项政策不仅关乎环保,更是每个市民长远福祉的保障。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的《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和《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旨在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团体也在密切关注其落实情况。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